五中全会系列谈丨从“十四五”规划及远景目标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投资领域 | 公司动态 | 文章中心 | 南京卓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凯时k8-凯时娱乐 共赢欢乐-www.凯时

当前位置 : www.凯时首页 》新闻咨询讯 》公司动态
五中全会系列谈丨从“十四五”规划及远景目标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投资领域
阅读数:279

来源:《卓远报告28期: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作者:卓远研究中心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  深化农村改革

·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那么对于城投公司而言,乡村振兴意味着哪些发展机遇?让我们来一一阐述。

 

一、田园综合体

 

 

(一)发展概述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开发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三大显著特征分别是:

 

生态的保护、修复与重塑。对农田、水域、山林、村庄、道路、景点等进行系统梳理,保护自然、山、水、田园的基本格架及乡土风貌,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重塑田园生态景观。重视农业及自然景观的专业设计,如景观节点,景观轴、景观区域的专业规划。

 

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对地域的文脉、地脉进行深入挖掘,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特别是水景观、植被景观、建筑风貌景观和风景道、绿道、创造意境、美化环境。形成地域鲜明的旅游景观形象。同时,注重乡土文化时空双维度衍生,把乡土文化,区域文化、历史文化、游憩文化等融入其中。

 

“和谐”型自然田园社区。科学地布局建筑道路和城镇设施,将田园与建筑、城镇设施融合,建筑与山石、水体、植被、田园共同构筑自然美,环境美,建设人与自然、人与田园十分和谐的田园社区。实现田园即社区,社区即田园。提供人们自然的、舒适的生产、生活、游憩的室外空间,激发人的朝气和探索精神。

 

 

(二)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构建的关键

 

1、四大产业体系

 

核心产业: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活动;支撑产业:直接支持休闲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的企业群及金融、媒体等企业;配套产业: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产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田园地产等;衍生产业: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产业群。

 

2、产业延伸与互动模式设计

 

将各产业进行融合、渗透,拓展田园综合体的产业链,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为资源,将农产品与文化、休闲度假、艺术创意相结合,以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创造出优质农产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和旅游市场。

 

休闲农业具有高文化品位、高科技性、高附加值、高融合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现代农业发展演变的新趋势。

 

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

 

在休闲农业产业体系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嫁接,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着引领新型消费潮流的多种功能,开辟了新市场,拓展了新的价值空间,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十分显著。

 

3、“田园综合体”三步走战略

 

首先企业化承接农业。企业承接农业,就可以避免实力弱小的农户的短期导向行为,可以做中长期产业规划,以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方法提升农业产业,尤其是发展现代农业,形成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

 

规划打造新兴驱动性产业——综合旅游业,也可称之为文旅产业,促进社会经济产生大的发展;

 

在基础产业和新兴驱动性产业起来后,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就会发生大的改变,该地区就可以开展人居环境建设,为原住民、新住民、游客这三类人群,营造新型乡村、小镇,形成社区群落。所以也可以这样描述,田园综合体最终形成的是一个新的社会、新的社区。

 

二、美丽乡村

 

(一)发展概述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

 

“美丽乡村”不只是外在美,更要美在发展。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财收入,进而更好地为民办实事,带领农民致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更高层级迈进,真正成为惠民利民之举。

 

(二)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

 

1、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典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2、生态保护型模式。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典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3、城郊集约型模式。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典型: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4、社会综治型模式。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其特点是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典型: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

 

5、文化传承型模式。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典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6、渔业开发型模式。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其特点是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典型: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

 

7、草原牧场型模式。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其特点是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典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哈达嘎查。

 

8、环境整治型模式。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其特点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典型: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9、休闲旅游型模式。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典型: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10、高效农业型模式。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典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三、特色小镇

 

(一)发展概述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

 

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

 

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江苏省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江苏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创建路径和工作机制。明确江苏特色小镇坚持用“非镇非区”的新理念,用“宽进严出”的创建制,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加快培育创建一批能够彰显我省产业特色、凸显苏派人文底蕴、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江苏特色小镇。

 

截止2018年2月,全国两批特色小镇试点403个,加上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过2000多个。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指出,一些地方快速发展的特色小镇,很大程度被房地产商“绑架”,打着各种产业旗号,到城市周边的小镇拿地搞开发,结果房子搞了一大片,产业却引不来,反而加大了房地产库存。

 

(二)目前特色小镇的主要类型

 

1、金融小镇。金融特色小镇汇聚了众多知名金融机构,以成熟的运营方式成功打造了完善的金融产业生态链,对后续小镇的培育和浙江省的金融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金融小镇主要是以大金融为主的机构聚集在一起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的特色小镇。

 

2、旅游度假小镇。旅游度假小镇有历史遗留古镇,也有现代新建小镇,这些小镇主要是提供旅游度假及度假服务的小镇。

 

3、养生养老小镇。养生养老小镇主要集中在环大城市周边一个半小时左右路程的地区,山清水秀之地,交通便捷之所。这样的小镇适合在大城市退休后的养老生活。比如杭州良渚文化村。

 

4、医疗小镇。医疗小镇集合了诸多的医疗资源,对于一些慢性病人,需要长期住院在空气清新且交通便利的郊区。这样的小镇集合了数家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把城市医疗资源让位于急性病患者。

 

5、民俗小镇。民俗小镇是以地域特色文化为主,集观光、休闲、民俗产品生产、民俗表演、购物于一体的小镇,尤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尤为合适。

 

6、度假小镇。区别于旅游小镇,这样的小镇也许没有风景名胜和大型的娱乐项目,但是因为占据了很好的地理位置,就可以以酒店集群的方式来建设,主要是用来纯粹的居住与身心的放松。

 

7、电影及艺术小镇。此类小镇是集电影电视剧拍摄、制作于一体的艺术、观光、住宿为一体的小镇。比如目前比较成熟的横店影视城等。

 

我们看到在上述列举的诸多小镇中,第一是需要建筑的、第二是需要酒店住宿的、第三同样是需要住宅的,但是特色小镇的特在于根据各地的自然风情、人文条件、交通优势等决定特特色之“特”,是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的。特色小镇虽然离不开建筑、离不开房地产,但建仅仅是一方面。运营与管理才是关键所在。

 

四、乡村全域旅游

 

(一)发展概述

 

“全域旅游”概念自2016年1月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以来,引起了政界、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共鸣,逐渐成为一种旅游发展理念,正在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以往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旅游者可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当下全域旅游推进如火如荼,近300个省市县已先后启动全域旅游建设工作,国家旅游局也公布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262家名单,如何以全域旅游的理念为引导,进一步促创新、促突破、促发展、促保护、促美丽,打造特色鲜明、美丽灿烂、原味乡愁的中国特色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命题。

 

(二)乡村全旅旅游的运营模式

 

1、景区服务型乡村旅游模式

 

在景区旁的村子是非常容易成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因为人已经来了,农民就会自发的做一些服务。景区服务型村子,应该有一定的规范化。这种村子基础条件是靠近成熟景区,或者大的旅游项目,村落有比较好的硬件条件,它能够做一些食宿的接待。这样一些村子升级的方向是有一定程度的规范化,同时不抹杀个性化,它能够跟成熟的景区配套,做有组织化食宿接待。一个理想的状态是借鉴酒店管理的方式去管理这些民宿户,使它能够达到一个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进行价格的定价和结算,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形成一个协会或者是联盟,跟周边的景区进行捆绑的发展。

 

2、休闲化的郊野游憩型的乡村旅游模式

 

这种村子离城市近郊,生态环境好,有一定的农田、山场,能够引入一些休闲游乐设施。比较适合面向城市周边的群体,通过创意性的开发来打造多元化休闲游憩空间。比如像乡村露营地、湿地公园、户外运动公园、小型休闲农园等。从这种村子发展方式来讲,原生态村落不一定有那么强烈的特色,但是它能够满足基本的食宿接待要求,村庄外围村域的范围,包括农田、河流、湖泊山地,构筑起来非常好的郊野生态的基地。比如有骑行绿岛,有垂钓园,看这个村子本身场地情况的特点,构建起来一个品质很优良的住下可以玩儿的一个村子。

 

3、文化型乡村旅游模式

 

首先一个村子就是一个乡土文化的博物馆,建筑本身会讲述乡土历史、文化,需要做的第一个是保持平衡,把遗产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结合起来;再者是新旧的融合,把新形态的旅游产品和原始村落风貌特征结合起来。个性的展现,在这样一个传统的村落里头来融合个性化、时尚化产品,能够实现旅游收益和居民收益的平衡,它就是可持续的。这样的村子适合发展文化民宿、酒店、乡村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坊、艺术家工作室等这样一些时尚性业态。

 

这样的村子对本身的要求比较高,旅游产品建设需要关注的是多元化,它不仅仅是做民宿,做一些有风格的酒店、乡村客栈,这只是接待设施。大家到乡村去,除了住下来,还希望能够体验到乡土文化,感知这个村子的记忆。书吧咖啡厅的这种公共社交中心,再加上有度假感的接待设施,就会构成村子有体验性的乡村旅游设施。

 

4、产业化的农业公园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农业基础条件比较好,有农业基础人才、农业资本支撑,农业文化在区域里面有代表性村子,可以发展田园、公园、农旅合一的现代农业和田园休闲综合体。保护和展示传统的文化,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和旅游能够实现一个深度的融合,它的这种产业形态可能是农业示范区,田园游乐场、农产品的市集、田园度假区等等。

 

从模型上来看,农、旅的融合需要前台和后台的配合,前台展示游客的是科技的展示,农耕民宿聚落的展示,休闲区的展示,后台是它的生产产业平台,农业生产的示范,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的加工和物流等等。国内已经有三个批准认定为国家农业公园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