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孙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其中,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债风险是重中之重。当前,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支不平衡。另一方面,地方债放量发行导致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在地方债增量和存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适当延长地方债期限是疏解地方债风险的措施之一。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提及全年经济增速目标。而在财政政策方面,今年财政预算赤字率提高至3.6%以上,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万亿元,同时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
相较2019年,今年全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债券平均发行期限也有所拉长,一方面,一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平均发行期限为14.5年,在去年同期6.9年的基础上,较为明显地拉长了偿债周期。另一方面,一季度10年及以上期限专项债合计占比85%,比上年大幅增加近60个百分点。5年及以下专项债合计占比7%,回落了53个百分点。
从今年地方债的发行期限可以看出,期限在10年(含)以上的占据80%的比例。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专项债大多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回收周期长,因此设置较长的年限,与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限或更加匹配,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也利于缓解集中到期风险。
“适当延长地方政府债务期限,可以让地方政府在短期内的偿债压力不会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释放。”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卞永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适当延长地方政府债务期限,虽然从本质上是把风险后置,但是从客观来看,有利于地方债务风险释放。
“目前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积累速度较快,如果都在短期内进行兑付,容易引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因此,适当地把一部分债务后延,待项目完成后,产生现金流,就可以让地方政府的债务趋于平缓,进而释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卞永祖说道。
原文链接:http://www.cet.com.cn/wzsy/ycxw/2577877.shtml